合众人寿的人事公告一出来杠杆炒股什么原理,业内都愣了一下。 常见的是谁谁谁升了职,顶多一个副总换个口子。 但这次呢,不一样。是“降级+离职”一锅端。
先说架构吧。 原来是“一正六副一总助”,现在干脆收缩成“一正三副一总助”。 王占宇——从副总又回到总助。说白了,回到原点。陈文容、崔照辉,两位副总直接卸任。再加上总精算师邹辉离职,算下来,一下子少了三四位。
有朋友打趣:“这阵仗,放别的公司,得开个大会解释半天。” 可合众给的解释挺干脆——精简,提效。话没错,但听起来多少带点无奈。
其实单独拎出来看,个别岗位的调整也能理解。 崔照辉60岁,年纪上去了,退休也算顺理成章。 但王占宇呢?2020年才从总助升副总,才四年,又回去了。 陈文容更特别,53岁就退了,本来还算中坚。 再叠加总精算师的突然离开,这就不再是“正常流动”,更像是一场“集体裁剪”。
精算岗位尤其敏感。 懂行的人都知道,寿险公司最不能乱的就是精算。邹辉背景硬,待过永明、瑞再,2022年才进来。现在突然不干了,接手的孟明阳80后,能力没问题,可资历和分量,外界心里总归有点打鼓。
这背后的原因,说穿了还是经营压力。 合众从2024年二季度以后,就没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同行都在发,合众不发,大家自然要想:是不是有点难堪?
再说市场。 合众本身就不是头部,在渠道、品牌、规模上都没优势。 这几年寿险市场整体低迷,客户越来越挑,代理人留不住,产品卖得出去但不赚钱。 行业里有人私下说:“合众的问题不是没单子,而是单子质量太一般。”这话虽然不好听,但挺准。
人事调整能不能解困?我看悬。 少了几位副总,确实节约了成本。要知道,这级别的年薪一个顶好几个普通经理。对财务报表来说,短期立竿见影。 但效率是不是就能提升?不好说。韩旭现在既是副总,又是首席投资官,还要“全面协助总经理”。活都压他身上了。表面是集权提效,实际可能是人少事多。
对外部的影响更直接。 这几天我听到几位合众的业务员在吐槽:“客户问公司是不是出事了,我们自己都答不上来。” 有的干脆说:“开会再多,心里也没底。” 这些声音,才是真实的。公告写得再漂亮,也盖不住销售一线的情绪。
说到这里,合众这波调整算什么?主动求变?还是被动挤牙膏? 我倾向于后者。寿险行业本来就难,合众又缺少大盘子支撑,靠削减高管数量换来的“效率”,能撑多久?不好说。
当然话也不能说死。 年轻人顶上来,比如孟明阳,可能反而给公司带来新气象。只是市场不会因为你换了个年轻精算师,就立刻对你刮目相看。信心这东西,得靠实实在在的数据撑起来。
以上就是一些杂乱的观察,不构成结论。 我只知道,对业务员而言,未来的考核压力不会小,反而可能更大。毕竟,省掉副总的工资,不等于能省掉大家的业绩指标。
合众接下来怎么走?只能边看边说杠杆炒股什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