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股市去杠杆,都离不开家庭。
赚钱、存钱,也多半是以家庭为单位。
如果一个家庭,有了存款四五十万,看起来会很幸福,但稍微不留神,幸福就没有了。
可以说,大部分的家庭,存款的套路,就是“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并不是一夜暴富。
既然存钱那么难,我们又要怎么做,才能够让钱留住呢?
世代兴旺的根本,就在保护家庭财富的方法里。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1
古往今来,有很多家庭,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结局。
电视剧《聚宝盆》中,明代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帮助朱元璋修城墙,也扶危济困。但却因为一句“犒劳三军”之类的话,让朱元璋忌惮。
后来沈万三被发配边疆,财产几乎流失。
清代的胡雪岩,大富之后,就想垄断生丝贸易,投资超过2000万两银子。事与愿违,生丝价格下跌,他是血本无归。加上同行的忌恨,各种打压,终究是血本无归。
春秋时,有财神美誉的范蠡。他的二儿子恃富而骄,在楚国杀人,被判死刑。
范蠡情急之下,到处托人救儿子。大儿子主动请缨,带着一大笔钱,去楚国救人。
大儿子找到楚国的权臣,听说马上要“大赦天下”,于是舍不得花钱打点了,坐等大赦。
结果很糟糕,权臣因为没有捞到好处,就故意让楚王问斩了范蠡的二儿子,然后大赦。
对于古人的财富,我们也只能感慨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现在的人,大多和古人一样,财富可以让一代人享受好生活,名声鹊起,但不能够留给几代人一起享用。
一个家庭有钱之后,子女就容易变得骄横。而外头的人,就利用了这一点,故意拉着富人的子女,去打牌,吃喝,赌博等。
富人的子女,狐狗朋友特别多,并且他自己就一直是买单的人。
一个家庭有钱了,认为以后依靠利息就可以过好日子。于是大家都不干活。不知不觉,就坐吃山空。并且利息也随时代发展,慢慢减少。
常常看到一些家庭,有了几十万存款,就想起要换一套房子,一台车。把存款投进去了,还不够,那就借点钱,成为了房奴。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想要进一步发大财,就找人投资。有了几十万,入股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投资的风险,悄然就来了。
你冷静下来分析,会发现很多的“局”,都是为存款有几十万的人设定的。
比方说,大额存单,一般是二十万起步;某些公司的入股,十万起步;大城市一套房子,几十万是首付;开一个连锁店,几十万就可以开始。
原来,家庭有钱之后,会发现到处都有“局”。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2
看过一个馅饼定律:如果天上会有馅饼掉下来,那么掉下来的时候,也会在地上砸一个坑。
聪明的人,不会热衷什么馅饼,而是看清楚了到处都是陷阱的事实。从而,坚持做到“不入局”,把家庭的财富留住。
不入人情局,学会冷漠。
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富有的家庭,亲戚朋友都会青睐,赶过来吃喝,借钱等。
人与人交往,还是坚持价值交换,而不是遇到比自己穷的人,都拉一把。你没有办法打动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的所有人。
不入消费局,简朴生活。
巴菲特说过: “我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支付高价,但不会为任何标签或虚荣买单。”
有几十万存款的家庭,真不要以为“我们发财”了。要知道,人均的财富,不是很多。
如果每个人都喜欢消费,也许几个月就把存款耗尽。
曾经我们靠艰苦朴素,有了存款,以后还是如此,不要失去做人的本色。
不入暴富局,掂量认知。
真的不要以为,有了几十万就可以换赛道了。
人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换了赛道,就什么都要重新开始。一旦有闪失,就全部投资打水漂。
按照原来的套路去赚钱,存钱,反而是家庭可持续发展。
比方说,你靠摆摊,成为了有存款的人。那么你以后的路,就是多琢磨摆摊,一家人都利用你的经验。不要轻易去踏入开公司等。
如果你要彻底避免“富不过三代”,那还可以反向“设局”,让子孙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但凡有“做局”的地方,大家就反着来。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做法,就很值得大家参考。
他用自己的存款,在老家置办了千亩地,设定了范氏义庄。地里的收入,用来帮助穷苦的同族人。
他去世之后,几个儿子继续在义庄投钱,继续帮助穷苦人。因此儿子们都没有败家,二儿子做了宰相,三儿子做了尚书。
再往后,义庄得到了很多同族富人的支持,延续了几百年。
只要大家有钱了,就都通过平台,做好事。这样就有了花钱的方向,人也积累了德行。践行了古人“厚德载物”的大智慧。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3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说:“真正的稳定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利用。”
有了几十万的存款,不等于家庭就稳定了。反而比较普通家庭,更要去面对不确定的因素。
你家有钱,外面的人就虎视眈眈,社会上很多的“镰刀”,朝着你这边挥舞。
带着你的家人,做不入局的人,对于不确定的因素,就做一个局外人好了,旁观者清。
把钱留住了股市去杠杆,还继续赚钱、积德,家庭才会兴旺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