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创板上会企业炒股能借钱吗,优迅股份,25年6月底申报,不足三个月就上会,好迅猛的速度,简单看看
一、概览
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从主营业务介绍来看,不包含“生产”,fabless 的模式
但跟GPU的几乎只能fablass不同,从可比公司业务情况来看,有fabless有IDM,好像,光芯片的制造工艺未必比电芯片制造工艺简单?
从主营产品收入构成来看,主要分为四大产品,其中核心是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看起来是个集成化产品,报告期内业绩先下滑后增长;跨阻放大器芯片,报告期内业绩保持增长趋势,其他两个收入占比较低的产品,报告期业绩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这种波动的业绩趋势,关注下原因
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其中经销又分为买断式经销和代理式经销,23年代理式经销下滑明显,后面几年至今,经销占比逐年提升
从主要客户来看,近两年的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均为经销模式下的客户,直销客户量级稍大的且稳定的是客户A,非专业人士,笔者也猜不出是哪家
从主要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23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入、利润下滑,24年收入略有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净利率下滑明显,22/23年净利率在23%左右,24年和25年上半年,净利率不到20%
核心原因应该是跟毛利率的逐年下滑有关,但23年在毛利率下滑6个点的情况下,净利率都不怎么下滑,关注下细节原因
二、对业绩的理解
以优讯股份的核心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为例,报告期内单价逐步下滑,销量先降后升,以价换量的明显特征
从招股说明书的解释来看,22年是行业普遍的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带来的业绩增速,23年往后,市场恢复正常,行业转向收缩状态,价格竞争激烈,所以看起来是以价换量,牺牲毛利,带来的收入维稳及后续的增长
回到前面提到的23年在毛利率下滑明显的情况下,净利率波动不大
核心原因是销售、管理、研发,三类费用的显著减少,其中销售费用减少了40%+,费用减少的核心大头主要是员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减少
以上各类信息是对优迅股份的初步了解,但在关注股份支付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更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业务上图片
三、历史沿革&撕X八卦
优迅股份的前身是厦门科芯微,从成立时信息可以看出,其中以技术出资,占比60%的这位Ping Xu,绝对是核心人物
甚至在IPO申报的报告期初,股权占比依然达到24.75%,高于实控人之一的柯炳粦
后来,随着报告期内的几次转让(萍妮茹由其控制)以及公司的增资稀释,截至目前持股比例为6.3%,顺带算下,22年8月这一笔股权转让,对应公司估值大概为9.14亿元,emmmm,从招股说明书表述来看,没理解错的话,单位应该是人民币,转让发生在22年下半年,按全年的业绩指标来看,测算对应的估值PE在11左右
挺有意思的,根据前面的资料看起来,22年的营收和利润未必比24/25年差,但当时的股权转让对应测算的估值不足10亿,目前寻求的估值32亿元
哦,中间还有一笔4%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员工持股平台
而且这一笔无偿转让,从历次的审议情况和投票结果来看,Ping Xu看起来“不太情愿”,不知道最后怎么协商下来的……图片
有意思,在股权转让之外,来看下这个过程
在公司的第一阶段,Ping Xu确实是公司的实控人
在二阶段,进入了开撕的阶段,一方面是公司起诉 Ping Xu侵害商业秘密
另一方面是,在二阶段的各类董事会审议中,利益各方很不配合了……各类在公司治理维度很重要的议案上,总有反对的声音,导致议案不通过或者无法推行
接下来就是上述的各类股权转让来处理各方利益和公司股权结构相关的问题
P.S get一个新知识点,中外合资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非独资有限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原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董事会,一个是股东会
——不足10亿的估值和4%的无偿转让,不知道在如此“撕逼”的状态下,是怎么达成“协商一致”的……
共同利益?
以及,在“精彩”的控制权变动之外,还有实控人与其他自然人的代持,有股权认定争议,有延迟至2023年才解除的代持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炒股能借钱吗,不知道优迅股份会不会重写屹唐股份的“故事”,指路链接:屹唐股份:上市一月,股东领“代持”监管警示,“巧合”的时间与“提前”的工商变更,有点意思